2020年,成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22亿元、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12亿元,分别比2016年增加1.32倍、1.48倍。这是《成都市建筑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中显示的数据。
日前,成都市住建局印发《成都市建筑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对成都市建筑业在“十四五”期间的发展目标、发展任务等进行了明确。
根据《规划》提出的目标,到2025年,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 7800 亿元,“十四五”期间年均增长6 %;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756 亿元,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%左右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
成都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.55万亿元
“十三五”时期,成都建筑业发展情况如何?《规划》中进行了总结。
首先,在建筑业规模方面,建筑业规模日益壮大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成都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.55万亿元、建筑业增加值4968亿元、税收入达到1011亿元。
另一方面,在转变建造方式方面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成都全市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,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近1亿平方米;装配率由20%-30%提升至30%-50%。被列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;建成(在建)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43个,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9个、省级示范基地12个;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产能达到315万立方米。
在提升绿色建筑性能和品质方面,“十三五”时期,成都全市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43万平方米;建立了“成都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化系统”,实施69栋共28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耗监测;绿色建筑全面覆盖全市新取得建设用地项目,总面积累计突破2亿平方米,并形成了天府国际机场绿色片区、新川绿色生态城区等规模化应用成果;24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。
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成都深入推进全市建筑领域营商改革,先后印发实施改革试点1.0方案、优化提升2.0方案和深化改革3.0方案,采取减环节、降成本、优服务等一系列举措,将工程建设项目类型从2类细化为11类,审批部门从25个减少为10个,审批事项从71项精简为33项,将全流程审批总用时从平均219个工作日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。
此外,在建筑企业发展方面,到目前为止,成都全市有建筑业年度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9家,3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。2020年全市共有8家企业入选“2020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 ”。
取得进步的同时,成都全市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,包括建筑产业质量效益有待提高、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、创新发展能力有待加强、企业竞争能力有待提升、现代化转型亟需加快等等。
目标
2025年,成都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8%
下一个五年,成都建筑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?
《规划》提出,将坚持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,关注使用者的需求,回归设计本原属性,同时培育以人为本的行业安全文化,推动建筑业发展在质量、效益和速度上有机统一。
将坚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,把建筑产业发展与建设“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”结合起来,逐步形成与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相适应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,促进建筑业发展全面服务于城市建设品质提升。
将坚持全产业链转型发展,着力构建建筑业产业生态圈。培育现代建筑业产业集群,构建涵盖科研、设计、施工、装配、制造、物流、运营管理和服务融合一体的建造产业体系,形成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
将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,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体系,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,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,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,构建良好的建筑产业创新生态。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,建立和完善建筑业绿色供应链,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,努力推动全市建筑业实现绿色发展。
基于此,《规划》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期间建筑业发展规模的目标:实现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跨越。到2025年,成都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 7800 亿元,“十四五”期间年均增长6 %;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756 亿元、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%;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与劳动生产效率,到2025年,劳动生产率达到48万元/人、建筑业装备技术率达到10210元/人。
2025年,构建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建筑业产业生态圈
《规划》对成都市建筑业在产业结构、新型建筑工业化、科技进步等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任务目标。
在产业结构方面,成都将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,优化产业结构,合理配置市场优质资源,促进大型企业做强做大。到2025年,建设形成建筑业产业生态圈,构建轨道交通、建筑机械、新型建材、城市运维、设计咨询服务、装饰装修等产业集群,建筑制造业营收达到1500亿元,建业服务业营收达到1000亿元。
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,成都将加快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,建立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设工程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,到2025年,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80%。
在科技进步方面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成都建筑工业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要显著提高,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,产业基础、技术装备、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,突破一批智能建造关键共性技术,研发一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装备,建成一批智能建造示范工程。到2025年,累计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0家,累计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家,新增发明专利500项,新增国家级工法20项。
在质量安全方面,要形成“成都建造”品牌竞争优势。争取“十四五”期间获得鲁班奖、詹天佑奖、国优奖、天府杯的项目达到550项。建立以人为本的行业安全文化,推进工程安全监管信息化和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。确保建筑工人上岗前安全培训100%。
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方面,到2025年,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不低于70%节能标准。降低既有建筑能耗水平,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,累计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200万平方米,全市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%,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%。
此外,在队伍建设方面,成都将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、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,以及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、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,产业工人规模不断扩大。力争到2025 年,建筑施工现场从业人员中中级工占比达到 40% 以上,新增10000名以上一级建造师。培养一批建筑企业自有工人,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、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健全。
(来源:成都住建)